读书笔记:《精力管理》

date
Apr 18, 2023
slug
The-Power-of-Full-Engagement
status
Published
tags
Book
summary
精力的四个维度:体能、情感、思维、意志
type
Post
Created Time
Oct 28, 2023 01:45 PM
Updated Time
Oct 30, 2024 07:08 AM
AI summary
Status

关于精力的误解

误解一:精力不足是因为体力太差

精力包含四个维度,分别是体能、情感、思维和意志力。
  • 影响体能的因素:睡眠、饮食、锻炼和休息。合理的睡眠和饮食可以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,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,而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重新充电。
  • 影响情感的因素:情绪管理、关系建立、信任与合作。情绪管理包括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识别和处理,关系建立和信任与合作可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效率,从而减少情感上的疲惫感。
  • 影响思维的因素:学习、专注、创造力和思维模式。学习和专注可以提高思维能力,创造力可以让思维更有创造性,而思维模式则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。
  • 影响意志力的因素:目标、价值观、决策和自我控制。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符合价值观的目标可以提高动力,而决策和自我控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。
能够维持三个维度的良好情况,就可以达到相对精力充沛的状态。其中,体力和意志力能够起到支柱作用,相对比较稳定,情感和思维这两个维度相对波动性较大,是需要特别关注的。例如,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可能会让情感和思维的水平有所提升,但如果没有适当的休息和恢复,这些维度也会很快降至低谷。

误解二:单位时间内的任务量变少就会很轻松

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坚持自律的习惯模式的,同宇宙的运行是有规律一样,精力也是有自己的律动的,不同的人的节奏和生物钟也会不同,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就很容易过度使用精力,导致疲惫和倦怠。
要提高精力,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模式,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,避免过度使用精力。不仅仅是体力,情感思维和意志力同样如此,在社交活动之后,需要适当地进行休息和恢复,以免消耗过多的情感和思维能量;在完成高专注度,具有挑战的工作之后需要休息一会儿,放松大脑;在工作和生活中,需要根据现状,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。
节律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属性,与自然同频的节奏能够给予机体奖赏,反之,则需要耗费能量,甚至导致身体出现疾病。

误解三:疲惫是因为过度使用

我们常常认为疲惫是因为过度使用,其实,使用不足也会导致疲惫,和生物进化一样,精力也会用进废退,因此,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挑战来锻炼精力。
  • 体能维度的锻炼方式:周期性的挑战负重 / 耐力的极限,增强个体的力量。
  • 情感维度的锻炼方式:尝试建立新的社会连接,梳理和巩固现有的社会关系。
  • 思维维度的锻炼方式:尝试提出自己不同寻常的问题,思考新的解决方案,寻找新的视角和经验,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。
  • 意志力维度的锻炼方式:不断尝试寻找人生的意义感,吾日三省吾身,树立坚定的价值观,行为和思想保持一致,做到知行合一。
舒适圈总有一天会崩塌的,唯有不断挑战来扩大和加固舒适圈!

提升精力的方法

体能维度

  • 饮食参考《大脑饲养员》,注意食物的供能曲线,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。
  • 运动需要维持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强度运动,适当进行无氧运动,增加肌肉水平,维持肌肉水平。

情感维度

  • 亲近大自然,进行符合大自然规律的活动,比如唱歌、跳舞、瑜伽、徒步、园艺等。
  • 读书、看电影,提升自己的眼界,看见更多的,人生的可能性。
  • 建立稳固、可信的社会关系。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,主动去表达爱;定期和朋友见面;通过兴趣爱好,和志趣相投的人建立连接;定期清理朋友圈子。
  •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。
  • 进行真实、深入的沟通反馈。

思维维度

  • 大脑真正的休息是思维转换,输入和输出的转换,创造力和重复的转换,工作和生活的转换。

意志力维度

  • 不断的内省,不断的学习和成长。
  • 辅助内省的四个问题:
    • 如果现在就是人生的尽头,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?
    • 描述一个你最敬重的人,你最欣赏他(她)身上的哪些(三个)品质?
    • 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?
    • 你打算如何书写自己的墓志铭?
  • 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(利他者)。
  • 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,主动为生活赋予意义。
  • 衡量意义感的三个问题:
    • 每天起床,迎接新的一天的兴奋度是多少?
    • 做事时,多大程度上是享受做事的过程,而不是它所带来的回报?
    • 你认为自己对价值取向负有多大责任?

进行改变的小窍门

  • 建立仪式感,明确不同事件和状态的边界。
  • 将目标具体化,培养微习惯。
  • 循序渐进的改变,将新习惯叠加在老习惯上。

© 孙东辉 2022 - 2025